李书福

发布时间:2023-04-03 15:28:34

摘要

在中国汽车界,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被称为“汽车狂人”,他白手起家,以一个持续创业者的无畏和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执着,义无反顾地扛起自主创新的大旗

“造车疯子”李书福

作为一家在合资品牌与国企夹缝中成长起来的民营汽车企业,李书福创办的吉利可谓是民营企业谋求发展的代表,在20年造车生涯中,李书福带领吉利冲破了重重障碍,从“造车黑户”到“模仿者”再到“民营企业品牌典范”,吉利在不断变化的产业形势下借势、借力,完成一次又一次的品牌升级。李书福的造车路,也是一部改革开放后民营企业的成长、变迁史。

在中国汽车界,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被称为“汽车狂人”,他白手起家,以一个持续创业者的无畏和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执着,义无反顾地扛起自主创新的大旗,用超前的眼光不断整合全球资源,把最初在人们眼中“并不看好”的吉利,打造成旗下拥有吉利汽车、沃尔沃汽车等五大子集团,聚焦于未来大交通格局的全球创新型科技企业集团,他在圆中国人汽车梦的同时,也为中国汽车人赢得了尊严。

李书福一手掌舵的吉利控股集团,目前涉足金融、教育、汽车摩托车、交通出行等5大行业板块,16项细分业务,拥有8个汽车品牌,包含吉利、宝腾,以及一个世界级豪华汽车品牌—沃尔沃,1个合资轻奢汽车品牌—领克汽车等。

他的几次创业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他总是能发现别人看不到的商机,这是他成功创业的秘诀,他也有远超常人的永不言弃的精神,并总能给自己制定一个明确的目标,使命必达。

放牛娃四次创业,历经艰辛

李书福1963年出生于浙江台州,从小是一个放牛娃,利用暑假和课外时间为生产队放牛,一个暑假能赚6元—10元,用赚来的钱付学费和生活费,这是他商业思维形成的重要阶段。上初中时,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的浩荡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吹进了校园和乡村,这使李书福的心中激起了千层浪花。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高中毕业后便辍学,李书福开始规划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各种梦想,他家中有辆自行车,便向父亲要了120元钱买了一台二手手提照相机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走街串巷为人照相,很快赚了几百元钱,凭借着第一桶金,李书福创办了照相馆,自己设计制作了大多数设备。后来由于照相馆缺少特种营业执照,被要求关门停业。

所幸改革开放之初,遍地都是机会,电冰箱开始进入家庭,李书福开始研究生产电冰箱配件,反复试验、失败与总结,试生产终于成功。由于厂房的原因不断搬迁,后来联合家中三个兄弟成立了乡镇企业,即台州石曲冰箱配件厂,厂子生产的电冰箱零配件供不应求,一举成名,成为全国最有竞争力的蒸发器、冷凝器、过滤器研究生产企业,产品销往全国,成为台州最大的民营企业,在浙江乃至全国都有较大知名度。企业发展较为顺利,李书福等人又成立了北极花电冰箱,有资料称年销售额一度达到4000万元,但好景不长,电冰箱厂由于国家定点生产冰箱政策被迫关闭,在这之后,李书福去深圳大学上学,顺便发掘了镁铝曲板这门生意,一直延续至今。当时是1992年,正值邓小平南方讲话在天地间又一次荡起了滚滚春潮,进口装潢材料在中国很受欢迎,李书福研究的装潢材料可以取代进口,且价格亲民,一炮打响,不但满足国内市场,更出口几十个国家。但由于自己的自主创新成果被人拷贝,李书福便放弃了这个行业,开始研究摩托车。吉利是全国第一家研究生产摩托车的民营企业,短短几年,几十家摩托车公司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市场出现了无序竞争,李书福便退出了这一领域。

还是因为想开辟新的领域,在李书福35岁那年,他决定转型研究生产汽车,当时汽车工业被西方国家垄断,中国企业只能与外国汽车公司合资或者合作才有可能取得成功,但是李书福坚定地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一定会更加成熟、更加稳健,中国一定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怀揣“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的梦想,李书福创办了我国第一家民营汽车企业。

李书福从一个放牛娃到如今中国最大民营汽车企业掌门人,从最开始一无所有,到如今的根深叶茂,凭着不服输的劲头,吉利硬是在汽车领域扎下根来,走出了一条中国民营汽车企业的造车之路,某种程度上概括,李书福的奋斗历程就是中国改革开放历程的缩影,也是中国汽车工业自信心的提振历程。

“汽车狂人”成为“造车疯子”

李书福最让人钦佩之处在于天不怕、地不怕,在他身上有着浙商共同的本质:勤奋务实,勇于冒险,能屈能伸。李书福在成就个人“汽车梦”的同时,也为民营资本安全深入政策禁区、突破国有垄断做出了最漂亮的表率。1996年,李书福花6万元买了一辆汽车,在亲自动手将车拆解之后,这个青年人发现“汽车不过就是四个轮子和一个沙发”,这句话被人们认为是“汽车狂人”的狂言,他决定造中国人自己能够买得起的汽车。不过,这谈何容易。在当时,汽车制造业为国有垄断,民营企业不允许染指。1994年颁布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明确规定了中国汽车工业“3+6”的产业格局,即国内汽车业以三大汽车公司和六家中型汽车公司垄断经营。在一次次奔走碰壁后,李书福关起门来偷偷造起了车。我行我素的李书福从当时的吉利摩托车内部选了两个工程师,挖来了一汽的技术人员,组建起了有正规军领头的技术团队,组建了筹备组,将车逐一拆解、研究与模仿,他将吉利第一款量产汽车命名为“豪情”。当时汽车行业有一句话:你恨谁就叫谁去造汽车,当然李书福造汽车,不是因为有人恨自己,而是他自己的选择。

1998年8月8日,第一辆吉利豪情下线时,无证造车的李书福摆下100桌酒席,邀请全国700余位相关部门人员来见证这一时刻。但是,几乎无人赴宴。多年后李书福回忆起这一幕,仍旧感慨万分。造“豪情”时,没有现代化的生产线,也没有任何汽车生产经验,吉利人硬是靠敲敲打打生产出了第一批样车,当时由于吉利没有汽车生产资质,而不能售卖,更别提上路行驶。

2011年,吉利的第二款车美日上线,美日,寓意美好的日子,设计上也比豪情美观了许多,但美日与豪情虽然价格低廉,但无论是在品质还是在性能上,都只是刚刚入门,模仿为主的外形,也让吉利早期以一个模仿者的形象示人。为了提升品牌形象,吉利在2001年推出了中国第一跑——吉利美人豹。这款请来意大利设计师操刀的跑车在外观上确实改观不少,但却无跑车之实——动力孱弱,不到100马力。尽管打出了售价十余万的低价牌,购买者仍是门可罗雀。吉利这次提升品牌形象的尝试,也仅仅是尝试而已,真正有质的飞跃,还得从吉利开启海外并购开始。

“闯入者”李书福拿到造车准生证是在2001年,这也是中国加入WTO的一年,同样,对民营资本也放开了更多限制,吉利的豪情、美日终于被列入国家汽车生产目录中。曾经让李书福头疼的政策,终于开始为其护航。一直打着擦边球的吉利,成为了事实与法理上的民营车企。此后,中国诞生多家民营汽车企业,民企开始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的顽强力量。

吉利造车的最初几年里,在北京,吉利的两款车“豪情”和“美日”一个月能卖出200多辆。而在全国,吉利全年销售能达到3万辆,成功实现盈亏持平。这对于一家建厂仅两年的民营汽车企业来说,着实不易。

李书福也渐渐成了公众人物,而人们则开始用“汽车疯子”来形容他。这不光是因为作为一家民营车企,吉利要造车,要和国际巨头、国企竞争,也是因为李书福常常“语不惊人死不休”。汽车跑遍全中国!”。甚至面对当时如日中天的通用、福特时,他还“大放厥词”:“通用、福特迟早要关门!”

吉利能生产汽车,能取得生产资质,或许也正是是因为李书福这种近乎狂傲般的韧劲。那时候的李书福常说:“人在旅途,谁能知道前方有多少条路。要坚持住,朝前走。应该认准一个方向去走,人追求的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失败了没意思,成功了也没有意思。在成功与失败之间那才有意思。无限的风采、无限的美丽在成功与失败之间。

海外并购,草根逆袭

从收购英国锰铜23%股权开始,吉利开启了海外并购之路,期望通过并购实现技术、经验的快速积累。

2007年,吉利向福特提出收购沃尔沃的邀约,直至2010年3月28日,吉利最终完成了“蛇吞象”的壮举,以18亿美元获得沃尔汽车公司100%股权和相关资产,并帮助沃尔沃扭亏为盈,造就了中国最大的收购海外整车资产案。此后,当时的世界第二大自动变速箱公司——澳大利亚DSI也成了吉利集团旗下的资产。现如今,吉利已经从偏居台州一隅的民营小企业,成长为全球500强的国际化大型汽车集团。

之后,收购沃尔沃集团很快就成了冷新闻了——拿下戴姆勒9.69%的股份,交易价值则高达90亿美元,新的纪录诞生了。外媒的报道一律以“豪掷90亿美金”来展现李书福的“挥金如土”,或许,他们震撼的是,中国汽车的触角已经碰触到了他们的心理底线,那个曾经被嘲讽为“低质廉价”的中国货竟然有胆量站在全球化大舞台上一较高下。而对于戴姆勒,这样的结果竟也是出乎意料。

2013年,吉利收购英国伦敦出租车公司,这是一家专门生产出租汽车的公司,如今吉利造的出租车跑遍了伦敦的街头。2016年,吉利宣布将投资2.5亿英镑建设新工厂用于生产下一代纯电动及超低排放的伦敦出租车。2017年4月,吉利发布领克品牌,定位介于吉利品牌和沃尔沃品牌之间,两款概念车“都市对立美学”的设计理念俘获了众多都市年轻人的心。

在此之后,吉利成功收购马来西亚国宝级品牌宝腾,这是一场马拉松的收购案,从2012年宝腾寻找合作伙伴,到2013年吉利与宝腾开始接洽,历时5年,吉利在这场收购案中更多充当的是充当救星和接盘侠的身份,需要对马来西亚进行车型和技术输出。宝腾将成为吉利汽车对整个东南亚及其他右舵车市场都是重要的战略布局,借助马来西亚和东南亚,吉利将撬动更大的市场蛋糕。

一次次的海外收购促使吉利实现品牌升级,吉利成功成为国内行业的翘楚,相信有“汽车疯子”们,中国的汽车品牌未来更能与外国优秀品牌一搏,创造出更大的市场和天地。

 

参考文献:

[1] 李书福,李书福自述:我很愿意放牛[OL],中国企业家杂志,2020—02—07

[2] 文媛媛,“汽车疯子”李书福:凭借120元起家,到成为中国汽车界首富[J/OL],砺石商业评论,2017—07—03

[3] 闻静,40年5次创业,李书福的初心与野心[OL],车图腾,2019—01—02/2020—02—29


声明:本网所登载、转载内容旨在传播,均与本网无关,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
推荐内容
电子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