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安徽省安庆市宿松经开区,只见一排排服装企业的牌子高挂在道路两旁,很是壮观。
“宿松目前有纺织服装企业491家,纺织服装从业人员超17万人,是宿松从业人员最多的产业。”宿松县发改委副主任汪星告诉中国商报记者。
今年1—11月,美帛公司实现工业产值4000万元,税收近200万元,出口近400万美元;伊织莉公司实现工业产值1000余万元,税收近100万元;天之泓公司实现工业产值1000余万元,税收60万元......一连串喜人的数字,展示着宿松县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蓬勃生机。

工人制衣忙。
纺织服装产业是宿松传统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在安徽省内具有相当大的比较优势。近年来,该县深入推进纺织服装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自动化、智能化、绿色化推广应用,推动智改数转,发展势头强劲,产业升级驶入快车道。
据介绍,作为宿松规模最大的产业,该县特别重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将纺织服装定位为县首位产业,出台了“首位产业、首要任务、首先扶持”的产业发展扶持策略,组织成立了宿松县纺织服装行业商会,完善了由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链长的产业链工作专班,多方面共同发力,有效地促进了宿松县纺织服装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全县纺织服装产业规模稳步提升,全口径产值已超百亿元。
在美帛服装科技有限公司加工车间,记者看到,布料和成衣堆成了小山,一台台机器前,工人们有的在打样,有的在缝制,还有的在检验,一派忙碌的景象。
“我们公司今年业绩有明显提升,1—11月实现工业产值4000万元,下一年我们信心满满!”宿松美帛服装科技有限公司加工车间厂长李从庆对中国商报记者说。

各种款式的服装即将销往海内外。
服装产业链主要分为上游服装原材料及印染、中游服装设计生产、下游服装销售。中国商报记者在采访中获悉,纺织服装是宿松产业链最完善的产业,“纺纱—织布—印染—服装”全产业链已经基本形成。该县拥有纺纱能力近60万锭、织布机千余台,服装制造相关设备近1.2万台,年服装生产能力近1800万件。宿松县经开区与安徽工程大学、合肥国家大科学科技园共建纺织服装研究院和双创平台。正在规划建设近500亩的宿松县印染产业园项目将补齐产业链短板。宿松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已由纯生产加工的产业发展旧格局,向以纺纱和服装加工为中心向产业链其他环节纵向延伸、由加工制造向研发设计端横向延伸的双向延伸发展。
为巩固提升产业优势、保持竞争优势和领先地位,宿松县围绕纺织服装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工作方向,从政策引领、紧抓项目、智改数转等方面多措并举,积极推进产业技术改造升级,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既保项目落地要素,又保服务项目开花结果。
在产业特色上,纺织服装是宿松县特色最鲜明、知名度最高的产业之一。宿松服装企业主要产品为羽绒服、棉衣,产品均处在价值链高端,国内众多知名品牌选择宿松出品。
“宿松纺织服装产业已形成了以新的宿松经济开发区为主体核心生产加工区、以周边乡镇为卫星支撑、以省际毗邻地区合作示范区为生产后服务的特色化发展新空间布局。”宿松县省际毗邻地区产业合作示范区先行区工作推进组副组长蔡军说。

拥有强大现货供应链的县域奥莱服装店。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宿松县紧紧抓住政策发展机遇,力促全面转型升级。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借助多重国家发展战略叠加优势,深入实施企业分类培育壮大计划,聚焦纺纱、服装两个优势方向,一方面集中力量和资源投入以顺源智纺为代表的优质企业中,鼓励引导这类企业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工业互联网技术,借助科创政策,带动纺织服装产业规模化、智能化发展。另一方面,加强战略合作,培育招引一批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的上下游及配套企业,建设品牌服装智能制造基地,形成产业发展规模效应,加速推动纺织服装产业做优做强。
同时,以宿松县经开区“一区一业一样板”纺织服装数字化转型示范项目为契机,加快推进全县纺织服装数字化转型,在纺织服装企业中推进建设一批绿色智能化工厂、数字化车间、实施一批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不断推动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2024年宿松经开区完成纺织服装产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和产业大脑建设,大、中、小三类样板企业成功打造,目前正在开展第二批企业数字化改造,进一步提升纺织服装产业数字化水平,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此外,宿松县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大力开展“宿事速办”、深化“一网通办”、重大项目帮办代办、简化信用修复程序、推进政策“免申即享”、企业茶叙会等系列工作,创优一流营商环境。在今年的纺织服装行业座谈调研会及相关活动上,多位纺织服装企业负责人均表示获得感、参与感显著提升。
声明:本网所登载、转载内容旨在传播,均与本网无关,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